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在线愿与各大媒体、机构团体、学校以及企业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大学“青椒”把下田当必修课,丰收是最好论文


发表时间:2022年-12月-28日     访问数据:26000

这个冬天,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正在挑战一个新纪录。

  夏收之后,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良田里,农户们种上了萝卜、芥菜、川芎、泽泻等蔬菜和中药材,来年春天再种下水稻。

  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是人们按照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摸索出来的最优方案。这样既能保证水稻的种植,又能通过蔬菜、中药材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现在,魏文武要尝试的是“一年三季”。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12月泽泻收获前一个月左右播种小麦,来年5月收割小麦后种水稻。如果试验成功,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意味着农民会有更多的产出。

  推动粮食提质、增产、增效,是这位大学教师从教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特别是2018年以来,魏文武团队的一批中青年教师依托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借力“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推动粮食生产不断创造新纪录。

  “一优两高”是指优质、高产、高效。眉山的这场生产竞赛由当地政府发起,行业、企业、高校、农户多方参与。由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区位、专业等优势,因此承担了生产竞赛的组织任务,魏文武担任竞赛专家组副组长。

  这是一项贯穿全年的系统任务。魏文武介绍说,除了组织竞赛,团队老师们还要负责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对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每年,魏文武团队向各地种业企业征集几十、上百个新品种,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中试基地开展试验,根据中试结果,挑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种植示范,并组织种粮大户观摩。

  “种粮大户会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选择中意的品种。”魏文武说,在这个环节,学校团队的任务就是帮农户选种质资源。

  农户选中新品种开始种植后,魏文武团队迎来了第二个环节的工作:技术服务。他说,新品种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他们要协助农户把技术方案贯彻下去。“这就是我们专家组存在的价值。”

  “一优两高”竞赛吸引了很多种粮大户的参与。太和镇金光村90后种粮大户徐杰说,这个过程充满挑战性,除了产量、品质等数据指标,大赛还会现场蒸煮米饭,由专家、农户,品尝,对口感进行打分,俨然一个“比武”现场。

  技术研究工作并不轻松。每年3月至8月水稻生产季,魏文武平均每周有2—3天都在基地的田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收集数据等。特别是收获季节,面临繁重的测产等任务,魏文武团队有几十名师生天天在田间忙碌。

  因为经常下田,他车子的后备厢里常年放着一双筒靴,以备随时下田之需。暑假在田里做试验时,团队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一起,亲力亲为。

  该学院2020级学生王杰平一度感到不解:“老师不是在讲台上讲课就行了吗?”他原以为这些杂活儿都是学生干的,老师“坐在车上吹空调就行了”。

  “热!累!”这是该学院2020级学生张昶维对今年暑假的总结。当时,四川盆地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张昶维等20来位学生加入测产团队,验收今年的粮食生产成果。

  学生们试图通过涂抹防晒霜来抵御阳光,但发现用处不大,最后只戴了袖套,作用也变成了防割伤。暑假的这段经历,让城市里长大的王杰平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也“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田,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虽然专业名称里带着“现代”两个字,但魏文武认为,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下田永远都应该是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是他们认识农业的关键一环。

  下田虽辛苦,但也让许多学生发现了现代农业的厉害之处。“有技术和没技术的,就是不一样。”王杰平感慨说,自己未来肯定是要走农业这条职业道路的。

  团队里的青年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通过组织“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以及接地气的研究工作,魏文武团队每年都有论文成果发表,也锻炼了包括90后青年教师在内的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魏文武团队的多项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587.20万亩。最高单产达到969公斤/亩,创造了四川平原浅丘水稻高产纪录。机插秧“基缓追速”施肥技术减少了施肥次数、施肥量,并显著提高产量,仅施肥管理一项的节本增效就超过80元/亩。

  截至目前,通过“一优两高”水稻新品种试验,魏文武团队累计完成340余个水稻品种的多年对比试验,筛选出40个适种该区域的优质高产品种,推动区域优质水稻占比由2012年的不足12.45%增长至2021年的86.55%,解决了本区域水稻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的问题。

  在太和镇,种粮一直是热点话题。特别是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其中一站就在太和镇,人们对粮食的关注度就更高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的表述,一度成为太和镇年轻农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也从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中感受到国家对粮食问题的重视。

  今年8月,魏文武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作为来自大学的获奖者,魏文武认为,如果科研工作不融入粮食生产过程之中,就谈不上学有所用。因此他更看重技术推广之后给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带来的实际改变。

  他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比发表论文更令人喜悦。”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3014655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民教育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