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在线愿与各大媒体、机构团体、学校以及企业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帕米尔高原守护者的赞歌——评西遇尘《云彩上的飞鹰》


发表时间:2024年-03月-20日     访问数据:15000

文/贵州民族大学  曾志松

 《云彩上的飞鹰》是喀什著名作家李成林,笔名西遇尘,以拉齐尼·巴依卡为原型创作的新作。小说原型拉齐尼·巴依卡2021年因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牺牲,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云彩上的飞鹰》主人公古力木吸收了原型拉齐尼的重要属性: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这些就基本确定了小说的方向是对双拥主旋律的大力弘扬。《云彩上的飞鹰》不仅为读者提供的正确的政治意蕴,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艺术上也做了精心的构建。

(一)往返:严谨的空间结构

《云彩上的飞鹰》由引子尾声和正文二十六章,初具长篇规模。小说线索清晰,以古力木为解放军一次探路为主线。从空间上来说,以家为起点,以到达界碑便折回。探路这一线索,实际上包含了前往和折回,两个不同方向的空间。以两种空间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小说视作两大板块,前十五章是为小说的前半部分,以家为起点,以到达界碑为标志。后十一章是小说的后半部分,下半部分是由界碑返回家中。

如此划分,既是由于物理空间的不同,也是美学风格上也是不同。小说前半部分,读者跟随古力木探路的脚步,经过了一步崖、乱石滩、雪地、雪山、野狼谷、傻郎河等必经之路,迎面而来的是悬崖边上羊肠道,雪地里暗藏的冰窟,狡猾而又组织严密的狼群,难以预测的山洪。所到之处是如此的凶险,但古力木一家三代护边员以及解放军官兵战胜了这些自然凶险,让读者感受了一种崇高的美。

小说从十六章开始,主人公古力木进入回程阶段,小说是这样描述的:“来回将近二百公里的边境线,古力木·艾米尔拉只用四天时间,就可往返。他一个人,轻车熟路,自然速度很快。”前十五章各种凶险之地,如今“轻车熟路”,如此的写作,不是作者忘了凶险,而是作者在完成了军民共同守护祖国边疆画卷之后,要开始塑造一个优秀、忠诚、可靠的护边员的成长史。古力木的成长是一种轻柔的、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一种柔和的美。

为了避免小说前后割裂,作者也尝试着打通前后两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小说前半部分在着力展现古力木祖孙三代与解放军生死与共情谊的大框架下,也会偶尔展现古力木的成长的过程。在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背景下,也偶尔涉及到人物内心的斗争。小说第二章,古力木经过一步崖时,回忆了他与父亲工作由怨恨到理解的转变。爷爷去世的时候,古力木的阿爸巡边去了,这在年轻的古力木看来是不近人情的。多年以后,古力木才明白阿爸“奋不顾身、舍身忘死”的做法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具体体现。古力木对父亲又怨恨到理解,实际上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其审美风格也略带伤感,这样小说前后两部分风格就有了沟通的纽带。

物理空间和审美空间,相辅相成,同步转换。再加上短暂的引子和尾声贯穿始终,从章法层面来说,小说结构是颇为严谨的。

(二)回忆:组织情节的手段

小说正文二十六章,篇幅不短;以单一线索推进情节发展,在现实空间中只有古力木一个人在活动,这对长篇小说而言是极为不利。如何在线索单一,人物单一的框架内,将军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情谊表现出来,就成了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小说将回忆机制引入文本,让回忆作为组织情节的手段,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古力木的回忆和古力木的脚步同出展开。小说前十五回,一步崖、乱石滩、雪地、雪山、野狼谷、傻郎河等险要的地方都触发了古力木对险情的回忆。

小说的第一险出现在一步崖,主角是古力木的阿爸艾米尔拉和李连长,艾米尔拉为救不慎跌落悬崖的新战士,半个身子悬挂悬崖边上,李连长和无名战士不顾生死的予以相救。艾米尔拉与解放军官兵相互伸出援手,具体而微地呈现了解放军与护边员生死与共的情谊。

小说中的险情不仅仅是发生在古力木阿爸的身上,也发生在古力木自己身上。第五章路过雪地时,古力木触发了深入冰窟援救新战士的回忆。“在帕米尔高原,在雪地,有人掉进冰窟,营救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儿”,古力木知道这种危险却独立营救,表明古力木和阿爸是一样优秀、一样可靠的。在野狼谷触发了古力木爷爷和李松勋连长遭遇狼群的往事。爷爷努牙克和连长在执行立界碑的任务时,遭遇狼群,两人置生死于度外,争着去执行将马儿投喂给饿狼群的高度危险的任务,最后完成树立界碑的任务。读者随着古力木探路的行程,在一线性的时空中,看到了古力木一家祖孙三代人和解放军一起为祖国守护边疆的爱国情怀。

危险不是都能化险为夷的。在乱石滩就损耗过“亲密的战友”——白色牦牛。此外,在必经之路的雪山上,古力木的发小阿力马汗为了救古力木埋葬在雪山上。作者真诚的反映了巡边路上的凶险,其目的在于表现军民守护边疆这一平凡而又伟大使命的崇高。巡边非常艰辛,巡边又非常崇高。古力木在第十六章亲吻界碑将这种崇高推向了顶点。

从十六章开始,古力木返回。“离家越来越近,古力木·艾米尔拉的心情非常愉悦”,与这种心境相适应,也为了避免与上文重复,古力木开始了对亲人的思念。他回忆了自己与妻子可可努尔、发小阿力马汗之间的童年往事。沿着人生成长的轨迹,古力木学生时代的生活,参军的经历,和可可努尔确定恋爱关系以及稍后的波折,又因可可努尔借毛主席相册作爱国主义教育,让这对恋人彼此重新发现。

巡边探路生活是孤独的,一个人前行是寂寞的,每到一个发生过险情的地点,便自然而然地触发回忆。返程途中,古力木思念亲人,便回忆了与妻子从小时候到相濡以沫的整个经历。要而言之,作者以回忆为叙事手法,将小说的外在结构和主人公的内在心理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象征:增添意蕴的工具

象征,选择一定的意象物来表意,也是作家表意的重要工具。小说中重要的意象有四个:小蜜蜂、盘羊、界碑、毛主席影集。

最早出现的是小蜜蜂,在引子尾声和正文中都有出现,成为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意象。作者甚至用小蜜蜂来结尾:“小蜜蜂在空中停顿了一下,然后打了一个旋,飞向了远方。”客观地说,小蜜蜂推动情节的作用较弱,主要的功能在于表意。首先,古力木一路只能与蜜蜂为伴,衬托了古力木在巡边路上的寂寞;其次,古力木把他装在一个小瓶子里,甚至把他放在衣服里面,怕小蜜蜂“会活活被冻死”在帕米尔高原,这显然也是在暗示这巡边路上的凶险。最后,小蜜蜂被安全带回班地村,“飞向了远方”,安全、自由等要素融入到了小蜜蜂身上,这只伴随着古力木探路的小蜜蜂就蕴含向上的,光明的意象。

第三章的盘羊首领为了整个群体有条活路,而主动挑逗大雕,放弃逃生的机会。其做法是是舍弃自我,成就大我,与解放军官兵和护边员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不怕牺牲自我是同出一辙的。从盘羊首领身上,不难看出,作者对解放军官兵和护边员的赞美之意。

出现在第十五章的界碑,是祖国的象征,这是不言而喻的。围绕着界碑,作者还融入了其他两层意蕴。一,第十五章的主要情节,在爷爷努牙克和李连长共同出谋划策立界碑的 ,这寓示着军民共同守护祖国边境的;其二,在界碑的周围先后刻上了爷爷、阿爸和古力木三人的名字,这是对他们一家三代为祖国守护边疆的赞美。三,以界碑为中心还讲述了阿爸在界碑前宣誓入党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向党表达忠诚。

毛主席影集从二十章延续到了二十三章。是作者在小说后半部着意经营的一个重要意象。毛主席影集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戴毛主席的象征。首先,影集的最早的搜集者的古力木的爷爷努牙克,努牙克因为丢了五只羊,解放军送还了羊,努牙克出于朴素的认知,认为解放军是来帮助穷人的,于是热爱解放军,拥戴毛主席。其次,这本影集从努牙克开始搜集,传到古力木手上是第三代,表明塔吉克族牧民拥护共产党,爱戴毛主席是代代相传的。第三,毛主席影集在社会上极受欢迎,既有学生,又有私企老板,还有舒重阳的太爷爷。作者的寓意在于,共产党拥有广大民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西遇尘《云彩上的飞鹰》这部小说,还有其他不少值得提及的优点。限于篇幅就不谈了。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3014655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民教育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