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在线愿与各大媒体、机构团体、学校以及企业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诵国学经典,传古今韵律——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遇见知音实践团赴梅州大埔开展特色吟诵课程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8日     访问数据:642000

《人民教育在线》讯(郑玫婕)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学者叶嘉莹曾指出,“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张静副教授笔录整理)

2024年7月中下旬,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吟诵社组建的大学生队伍——遇见知音实践团,第二次赴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英雅家炳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开设特色吟诵课程,希冀帮助学生在品味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缤纷教材 殷切期盼

为更好地开展课程,实践团内部协作专研,为学生们设计并自费准备了80本内容详实、插图童趣的特色吟诵教材。

教材采用分支平行式编排方法,依次介绍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文读语音、腔音唱法、模进对称、虚实重长九种吟诵规则。每一单元包括知识点介绍、吟诵体验、随堂练习三个部分,并精选了诸多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涵盖绝句、律诗至词曲、民歌。队员们期盼为孩子们呈现准确而生动的学习材料,让他们爱上国学经典,爱上吟诵课程。

 图为吟诵教材封面及内页 郑玫婕供图.jpg

图为吟诵教材封面及内页 郑玫婕摄

朗朗吟诵 诗意海洋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课堂中,文教组成员李彩欣正带领学生诵读来自千年前的优美诗章《问刘十九》。

质朴而简单的旋律,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声调,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等吟诵技巧,使原本陌生难懂的诗词变成一个个鲜活的音符,跳出时光的长河,唤起每个学生对诗人邀请好友把酒言欢的情景的遐想。

“我倾向于通过言传身教,即自己亲自带领学生一句句学习吟诵,来帮助他们体会吟诵的美。我认为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陪伴他们学习。”李彩欣如是分享她的教学方法,并对收到的良好教学效果表示欣慰与自豪。

 图为团队文教组成员李彩欣正在授课 李盈供图.jpg

图为队员李彩欣正在授课 李盈摄

 图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郑玫婕供图.jpeg

图为学生在认真听讲 郑玫婕摄

多彩课堂 寓教于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教学中的挑战,实践团选择正视与思考,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因为同学们和诗人的年龄跨度和生活经验相差太大了,让他们充分体会古诗的情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文教组成员汤曼立说,“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创设更具体的情景,运用更有趣的语言。”

团队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她们将教学活动实施与效果评估紧密结合,不仅使课程本身更加生动化、丰富化,也让教育更加实效化、人性化。例如,引入吟诵概念辨析,让学生学习吟诵的思维,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吟诵的方法;引入趣味问答,引导学生表达对文中意、诗中情的理解,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力;引入集体吟诵,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感情和艺术价值,同时陶冶性情,感受民族文化精神。

 图为学生在认真听讲 郑玫婕供图.jpeg

图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郑玫婕摄

 图为学生上台吟诵 赖海轩供图.jpg

图为学生上台吟诵  赖海轩摄

青衿之至,履践致远。七天的时间里,遇见知音实践团不仅通过上“活”国学课堂,在学生们的心中播撒下热爱国学的种子,还通过激发团队协作,为乡村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注入独一无二的青春力量。未来,实践团成员们仍将坚持知行合一,抬头仰望国学“天空”,亦不忘低头砥砺前进,做国学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3014655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民教育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