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9名学生寻访祖国边防故事
发表时间:2023年-09月-26日     访问数据:36000
参与“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的清华大学实践支队。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穿过盘山路,到达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吉林省雪岱山雷达站是海军下属的一个侦观站点。这里是中朝俄三国边境,驻扎的雪岱山官兵会在雷达站侦察观测海上的动态。他们被称为“大山里的海军”。
7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20级本科生张美瀚跟随清华大学“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实践支队第一次来到了雪岱山雷达站,站在祖国边防一线。
在清华大学“百年接力 强国有我”的建党百年主题号召下,由清华大学6名退伍老兵发起的“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实践支队,集合校内不同专业的29名同学在暑假奔赴西藏阿里地区、青海格尔木和黑龙江漠河等祖国边陲艰苦地区,寻访守卫在边疆一线的无名英雄,记录战士们的戍边故事。
不同于书本里读到的故事、网络上浏览到的图片,在新疆边防,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21级本科生李明洋感受到了更大的震撼力。在这里,官兵们举行打篮球、拔河等比赛之前,要点着艾草、烧着牛粪驱逐蚊虫,甚至还要戴上防蚊面具参加比赛。据说一夜之间,营房里可以用7盏灭蚊灯烧掉70多斤的蚊虫。
李明洋发现,边防战士的胳膊、小腿上有着一圈圈红色的印记,与枪伤、弹伤不同,这些是蚊虫叮咬留下的伤痕。“战士们告诉我,伤痕是军人的荣耀。”
等到换上了武警战士的衣服,李明洋和其他同学跟随战士进入岗哨,站姿挺拔、目视前方。在岗哨亭里,当夜幕逐渐降临,李明洋清晰地看到:月亮从天边慢慢升起,前方城市里的灯火慢慢亮起来,“我感受到了和平、宁静。”对于这位从贵州考到北京的男孩来说,他更切身地感受到,“正因为无数的战士坚守自己的边防岗位,城市里的人们才可以感受到这习以为常的和平”。
参与“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的清华大学实践支队。
更多的边防故事被这群大学生们所知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浩然了解了边陲模范建队精神背后的故事:因雪岱山海拔高,常年下雪,积雪可以没过膝盖,温度有时达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而在漫长的雪期,盘山公路被封,战士们面临断货断粮的问题,但就是在此环境之下,老一辈雪岱山战士们完成了雷达站的建设事业。
雪岱山精神是“以山为家,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爱国奉献。”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21级本科生侯士博的理解里,“以山为家”意味着战士们要将雪岱山作为心灵的寄托,将青春奉献于此。“艰苦奋斗”是在雪岱山艰苦的环境下,战士不仅要忍受心理的考验,更要面对生理上的难关。“团结一致”是作为祖国的“东方第一站”,战士们共同担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绝不放过任何来犯之敌。“爱国奉献”则代表着雪岱山战士们对祖国对党的无限忠诚。
清华大学土水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莹是退伍返校的学生。在跟战士的聊天之中,她知道了赵班长的故事:这位班长参加过各种集训,拥有多种车型的驾驶资质。“即使在驾驶员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他也做到了能触及的极致,这是军人给我的震撼。”
日常巡逻边境线的任务也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清华大学化学系2017级本科生李永亮也是退伍返校的学生,在与部队机关直保营官兵座谈时,他对带队连长的故事印象深刻:此前一支队伍在巡逻中突然遭遇大雪封山,道路难行,无法跟部队取得联系。几位战士以雪充饥,轮流在前面开路。连长担心战士们遇到老虎、豹子、熊之类的猎食性动物,他将步枪交给了下山探路的两名同志,自己则将手枪弹药上了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万幸,两名同志顺利找到了一户老乡,并与部队取得了联系。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李永亮相比于其他同学更能体会部队的艰辛,“吃过苦才能不怕苦,受过累才能不怕累。经历过这些,以后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我都能坦然面对”。
如今,随着边防设施完善,官兵们执勤巡逻不再依靠徒步或者乘车,夏季连队有巡逻艇、冲锋舟,冬季有摩托雪橇、全地形巡逻车,再配合无人机、监控雷达、电网脉冲等多种科技手段,执勤效率已经大幅提升。
参与“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的清华大学实践支队。
“这次暑假实践我为什么来到边防?为什么清华的学子要在大学期间参军入伍?”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021级本科生鄢宇彤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实践让他了解到智能化的边防,更强大的国防事业,“无人机、高清实时监控、部队建筑的设计、军队医疗的保障等,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努力,发现问题,智能化解决问题,才能共建新时代科技边防。”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宜林是退伍返校的学生,“清华学生参军是打破光环,再重新建立起来光环的过程。”在部队,他克服了恐高心理,成为绳索攀爬的先锋士兵。退伍前,他发现战友在过河搭建绳索的比赛之中会出现摔落受伤等现象。他设计了一种快速安全通过牵引横越的滑轮,可以帮助士兵快速完成绳索搭建,安全渡过河流,后来这一产品被战士用在了比赛之中。
孙宜林希望,实践团队可以把边防故事带回北京,让更多的同学关注边防事业,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助力边防事业更加强大。
临走前,张美瀚还记得在423号界碑为“中国”二字描红的情景。当时,一位排长对学生们说:“界碑的后面,就是别国的领土。”在他听来,边防在心中化为了有形的印象。“它就是边境线上的一棵草、一株树、一条江。未来,‘智慧防边、科技控边’还有更多任务交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