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在线愿与各大媒体、机构团体、学校以及企业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花3万多元做“打杂”工作,实习真的越多越好?


发表时间:2023年-03月-23日     访问数据:23000

每到求职季,面对就业压力,一些人会变得手忙脚乱,在毕业前的实习问题上非常焦虑,处于“病急乱投医”的状态。据《工人日报》报道,有些大学生“手机上装了七八个招聘软件,海投了无数岗位,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也没找到”。还有人花重金寻求实习机会,但“花了3万多元,只做了些‘打杂’工作”。

  以上种种现象不仅常见于媒体报道,也是不少年轻人面对求职难题时的真实写照。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大一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到处找实习机会,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被盲目的“实习热情”推着向前走,渐渐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中。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其他同学,该考研的考研,该考公的考公,他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因为,从一开始,他就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没想过自己适合做什么,纯粹是“为了实习而实习”。

  当下求职难问题较为凸显,对于求职者来说,出色的实习经历和成果确实是个优势,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真正能让求职者脱颖而出的,还是其自身的定位、选择和特长。真正的“全才”是罕见的,年轻人应当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而这就跟自己的大学专业、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实习看似多种多样,但真正适合自己的,以及能对自己将来求职起到促进作用的,其实并没有很多。找准合适的实习领域和发展方向,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基础上,不盲目给自己增加实习焦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媒体报道中,有大学生反映“一些实习没有工资,基本属于贴钱实习,劳动权益也得不到保障”,这种不规范的情况大多出现在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里。一些年轻人在这种“不正规实习”中越陷越深,变得更加焦虑了,甚至觉得“不花钱就找不到工作”。这是出于错误经验而导致的心态,理应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比如,大学生应当在实习前,通过老师、学长学姐了解相关单位的具体情况,明确是否值得去实习。通过咨询前辈,也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实习信息,找到更多实习机会。

  当然,要化解实习困难和焦虑,不能全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也要尽到相应的责任。高校应当多为学生争取靠谱的实习机会,加强与一些实习单位的合作交流,或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巩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实习机会。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官网等渠道向学生发布实习机会,尽可能让信息公开透明,给有需要的年轻人铺平前行的道路。

  从长远来看,正式求职前的实习,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也是让人明确选择的机会。通过实习,能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避免在求职时乱了分寸,迷失方向。至于一些实习证明是否“漂亮”,实习的名头是否“高大上”,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以及求职者的实力、潜力,而这些都应当在具体、有效的实习经历中得到呈现。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3014655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民教育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