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在线愿与各大媒体、机构团体、学校以及企业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江西浮梁:轮椅上的脱贫故事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29日     访问数据:49000

     在脱贫的路上,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劳肯干。他们明白,脱贫也是奋斗出来的。江西省浮梁县王港乡王港村的汪永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二十年前才29岁的他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他高位截瘫成了一级伤残。从那以后,他只能靠着轮椅行走,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在汪永明瘫痪的20年里,他家里也发生了变故。唯一能照顾他生活的父母亲也先后相继离世,即便如此,他仍然坚强地撑了下来。特别是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乡、村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动脑筋、想办法,兴办果园。如今,他自己不仅成功脱贫,而且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每一年他都要聘请村民们帮他干活,光工资就要支付五余万元。一个高位截瘫、靠轮椅行走的的残疾贫困户,怎样成功脱贫、走向小康生活呢?日前,记者走进“身残志坚”的脱贫明星,听听他的故事。

实干托起了梦想

  汪永明,高位截瘫让人怜悯,身残志坚又让人敬佩。他凭着自己的毅力硬是把荒山变成了果园,为自己建起了幸福家园。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了帮助他走出贫困,村党支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多次去看望、慰问和鼓励,使他渐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从2015年以来,汪永明便开始在一个小山坡上安营扎寨建果园。从此,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一年四季推着自己设计制造的四轮车,在果园里来回辛勤地劳作着。他一只手支撑身体,一只手拿着铁锹刨地、修剪树枝,给果园除草、施肥,就这样,他年复一年,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果园也从开始时几亩地,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亩吊瓜,30多亩杨梅的百亩果园。收入也在不断地增加,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他终于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实干撑起了一片蓝天,也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奋斗驱赶了贫穷

  2017年,汪永明初建的果园遭受洪灾,辛苦多年的果园颗粒无收,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乡扶贫干部主动来到他家。

  扶贫干部向汪永明介绍了扶贫贴息小额信贷及办理程序,并指导他向银行申请5万元小额信贷,用于果园的灾后重建。5万元贷款是雪中送炭,汪永明深深感到有了组织做靠山和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再大的困难也可以迎难而上。他马上利用这笔贷款,去发展生产、重整果园,在村民的帮助下,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辛勤的劳作,百亩果园重现生机。当年的果园喜获丰收。可是由于他果园地段偏僻,加上缺少宣传,几乎没有游客来。看到自家颗颗硕大杨梅挂满枝头而无人问津,汪永明眉头紧锁,心情沉重。惦念着汪永明的扶贫干部又来到他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乡政府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帮着利用手机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各界领导和部门的帮助下,众多游客到他的杨梅园来采摘,300多公斤的杨梅几天就罄销。看着手中的钞票,这位身残志坚的硬汉幸福地笑了......  

真情扬起了希望

  汪永明在管理果园中,遇到吊瓜藤蔓和根茎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7—8月间持续的高温加上无雨天气,容易造成秋旱。当地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考虑到他的吊瓜子产业是长期发展,决定由村委会申报立项,安装电排,从根本上解决了他果园灌溉用水的问题,为果园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的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的情况,引起了扶贫工作队的特别关注。2018年,驻村第一书记帮他规划了果园的销售模式,注册成立了“永明水果专业合作社”,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对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当产品滞销的时候,第一书记撰写了营销文章,在景德镇《瓷都晚报》等媒体宣传,品牌助其打开销路,3000多斤吊瓜子赶在春节前销售一空,他没有因产品滞销而减少收入。党和政府点点滴滴的真情帮扶,他打心眼的十分感激。

  从开始养鸡、种植果树,到现在成立专业合作社,20年的时间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们始终与汪永明站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帮助他渡过难关。汪永明感慨地说:“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像我这样高位截瘫还能脱贫致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坚强的走下去,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并用我的故事带动更多人迈向幸福的生活,以此来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王港村贫困户们说:“汪永明是我们贫困户学习的榜样。他自己发展产业致富,还帮助我们增加收入,我们很感谢他。”

  汪永明身残志坚,在脱贫的路上,演绎了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如今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成功脱贫。在此,我们默默祝福他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胡斐 通讯员黄湘国)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3014655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民教育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