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民教育在线愿与各大媒体、机构团体、学校以及企业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杨青:生物医药界的领航先驱,教育界的光辉灯塔


发表时间:2023年-12月-24日     访问数据:123000

祁云斌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产业之一,其战略地位不容小觑。它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关乎国民健康和民生福祉。在实施“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更是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关键基石。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愈发强烈,为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并为其规划了明确的发展蓝图。在这股政策东风的助推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迅速驶入“快车道”,尤其是2023年,中国本土药企在出海授权(license-out)方面的数量首次超越了许可引进(license-in),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而在这波澜壮阔的产业大潮中,著名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专家杨青乘风破浪,勇攀科研高峰,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和成果。

杨青的学术之路起步于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后她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讲师,然而对科学更高的追求始终在她心中,于是她再次背上行囊,远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攻读生物有机化学专业,并成功摘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先后在北海道大学农学部和岐阜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正是这一时期,杨青首次与IDO抑制剂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她转战加入东京大学药学部担任JSPS外国人研究员,开始从事分子药理学研究。直到2006年,杨青毅然选择回国,进入复旦大学药学院担任副教授,开启了她在国内的科研生涯。

回国后,杨青发现国内对于IDO抑制剂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大多数研究集中在IDO的生理和病理作用上,而关于IDO抑制剂的研究则鲜有涉足。面对这一现状,她决定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经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杨青带领团队成功地将IDO1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获得了人源的IDO,并率先在国内建立起首个酶活性评价体系和IDO抑制剂筛选平台,有效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然而,在研究的道路上,杨青和她的团队并非一帆风顺。早期的IDO抑制剂是在色氨酸的骨架基础上进行人为的结构修饰,但合成出的化合物在活性表现上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开始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IDO抑制剂,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当杨青得知她的加拿大合作实验室成功从海洋产物中提取到IDO抑制剂时,她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来寻找潜在的IDO抑制剂呢?

这一想法并非凭空而来。杨青深知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着无数未被发掘的宝藏。而且,中药多源于自然,其成分复杂多样,很可能蕴含着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青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工作。他们筛选了数百种中药复方和单体化合物,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抑制IDO活性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杨青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带领团队不断前行。在研究中,杨青注意到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被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并且有相关的研究结果刊登在学术杂志上。这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她决定亲自尝试这一中药复方,并取其煎煮液进行实验。结果令人震惊,黄连解毒汤对IDO的抑制作用竟然比阳性对照组还要高出许多倍。最终,杨青成功地筛选出了具有高效抑制IDO活性的化合物,并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IDO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中药在现代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

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杨青深知,要想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真正的突破,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于是,为了提高了IDO抑制剂的制备效率和纯度,她发表了一项名为“基于NH-1,2,3-三氮唑的IDO抑制剂制备系统V1.0”的技术成果。这一系统的成功研发,为IDO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NH-1,2,3-三氮唑作为关键结构单元,能够特异性地与IDO的活性位点结合,从而高效地抑制其酶活性。这种特异性结合可以减少对其他生物分子的非特异性影响,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通过精确控制NH-1,2,3-三氮唑与其他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和位置,这项技术成果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效抑制IDO活性的化合物。而且这种结构的IDO抑制剂通常具有较低的副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最重要的是,该制备系统允许研究人员根据特定的治疗需求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结构单元和连接方式,进行定制化的药物设计。这种灵活性使得IDO抑制剂能够更精准地针对目标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如今,杨青已经稳稳地站在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除了在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上的卓越贡献,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杰出教授,她更在教学上倾囊相授,为学生们铺就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坚实道路。杨青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她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我,甚至对她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她的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学生们在这种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了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杨青在讲授《生物化学》这门精品课程时,她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通过实验课程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她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可以说,杨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她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卓越的教学水平,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探索生物医药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在她的指引下,无数学子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随着杨青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耕不辍和她在教育事业中的无私奉献,她的名字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界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展望未来,杨青将继续以她独特的智慧和满腔的热情,引领着更多的学子走向科研的道路,为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她的创新精神也将如同明灯一般,照亮更多生物医药工作者的前行之路,激励他们以她为榜样,不惧困难,不断超越,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写下辉煌的篇章!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3014655号-1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人民教育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