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庄记事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13日     访问数据:1708000
文/河北沧州 张福林
一、访师问道
乙巳正月初六,五指山市的早晨,天清气朗,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湛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懒散的白云。悠闲!惬意!
我正在阳台上,做着只有在这里才敢放心做的深呼吸!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搅乱了我晨练的节奏。三亚凤凰山庄的李总打来的,他告诉我:天津南开大学美学与艺术学院的尹沧海院长带着学生在山庄写生,邀我到凤凰山庄一聚。听到尹院长来三亚了,我很高兴,未加思考,欣然同意。其原因很简单,近些年来,我对中国水墨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大写意创作越发喜爱和关注。为此,我拜访了不少名家,也做过一些努力和尝试。但是,研究的越多,介入的越深,疑惑也越大。综观当今画坛,画者众多,山头林立,干奇百怪,出了不少“名家”“大师”,可看不见有新意有实力的佳作,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大写意精神的画家越来越少,不说凤毛麟角,也是寥寥无几。并且,还有一批“李鬼”之流,在大庭广众之下,扛着板斧招摇过市。这些人既无思想又无学识,更没有千辛万苦的笔墨修炼,仅凭着一股胆大妄为的稚气,搞些诡涎粗俗的小把戏,在画界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还自我标榜为“大写意”和“新流派”,让我无法苟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天津一家场馆见到一幅大写意的石榴图,让我眼前一亮,惊羡之余,深感画家卓尔不群。当我得知是尹沧海先生的画作时,顿生敬佩!后来我才知道,尹沧海先生是画家还是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以恢宏大气的大写意风格和深邃的人文情怀享誉画坛。我确信,研究中国画的大写意创作,尹沧海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也是当前能为我答疑解惑的最佳人选。
吃过早饭,我背起行囊,直奔五指山汽车站,买了上午10点的车票,乘大巴车赶往三亚。其实,我之前与尹院长只有一面之交。去年春天,我和李总去南开大学专门拜访过尹沧海院长。可我们一见如故,仿佛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彻夜开怀畅饮,随意谈天说地。他那待人诚恳、谈吐豪爽、直舒胸意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古朴、大气、率真、自然!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来自于真,出自于心。看似漫不经心,却笔笔达意。更加可贵的是,他既坚守着传统,又不乏创新。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学养,更新观念,不断进行新水墨实验,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大写意风格。
春节期间,三亚正是旅游旺季,据大数据显示,每天有十万人出入凤凰机场。市内也有些堵车,大巴车走走停停,在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到三亚汽车总站后,李总约了出租车接我,又走了40多分钟,下午一点多才到凤凰山庄。
二、山庄略影
凤凰山庄在三亚市的南岛,座落在一个四面环山、植被茂盛的小山坳里。远远望去,如同一个翠绿的聚宝盆,山庄里的建筑宛若珍珠玛瑙摆放其中。凤凰山庄的总经理叫李庆功,是沧州一个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他喜欢古玩,精通字画,凡是与沧州地域文化有关的古石雕、古赏石、古瓷器及历代名人字画,都在他的收藏范围。李总在沧州斥巨资建设了运河文化创业园,现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文化产业园区。两年前,他又来海南投资创业,在三亚打造了一个既有浓郁的南方景观特色,又有雄健的北方文化内涵的凤凰山庄。以此作为中外艺术家写生、创作、培训和交流的基地。
走进山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范印华中将书写的“凤凰山庄”四个大字,刻在门口一块巨石上,加上红颜色的渲染,更加光彩夺目。前行不远处,又有两块石刻,字体清秀、潇酒。一块是河北省原书协副主席薛择邻写的“瑯嬛福地”,一块是河北书法家刘景毅书写的“拂尘”,错落于小路两侧,交相辉映。我佩服山庄的设计师,一进门,就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再往前走,一条细长的小路,包裹着七彩斑斓的三角梅,微风中,肆意妄为地伸展着腰肢,显摆着她们的热情和美丽。浓密处,像似一波波翻滚的彩浪,把我卷入花海之中,让我找不到前行的路径。稀疏时,又如一群群穿着五颜六色盛装的少女,有序地排列两旁,用她们纤细的手臂,挥舞着艳丽的鲜花,迎接我的到来。我一边拨弄着扑面而来的花团锦簇,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这时,路边出现了一组带廊出厦的房子,侧面搭起宽大的遮阳棚,屋后有一大一小的姊妹湖,在蕉叶间隐约可见。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此处多像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的布景画!由于是正午,三亚骄阳似火,把湖水照的波光粼粼,闪烁耀眼,小鸟吃力地扇动着翅膀,呼唤着小伙伴们急不可待地飞进树阴深处。白鹭似乎并不怕热,有的在空中盘旋鸣唱,有的在水中洗浴梳妆。
耳边传来水声,一股潺潺流动的溪水,穿过眼前的小路,欢快地向坡下流去。我跨过一座小桥,顿觉一阵清凉,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地,苍翠的竹林,飘香的果园,碧绿的菜畦......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让我产生了误入桃花源的感觉。此景太美了!真可谓:花径通幽处,白鹭戏湖旁,翠竹摇靓影,风含百果香。隐约间,我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透过椰林的绿荫,寻声望去,见山腰处有木屋、别墅出现。我知道,山庄的核心区域到了,此刻,我已无心恋景,不由加快了脚步。
当我见到尹院长后,得知朋友们都还等着我吃午饭,我再次被朋友们真挚情义感动了,虽然饭菜有些凉了,但大家的心情是火热的。我一路上所有的饥饿与疲劳,都在朋友相聚的快乐中烟消云散了,我也只能以频繁举杯来表达对朋友的谢意。
三、上山写生
下午3点,我和李总陪同尹院长上山观景,一同上山的还有尹院长的学生云露。我们从山庄的左侧沿着一条小溪向上攀登,这里山势险峻,怪石嶙峋,能观老树古藤,可赏百花斗妍,是画家们喜爱的去处。为了保障安全,李总带了一把锋利的砍刀,我也就地取材,从一棵被台风刮倒的橡胶树上,折断几根顺溜结实的树枝,做成简易的拐杖,发给大家,并再三叮嘱:用它,登高可以助力,脚滑时还能支撑平衡。我们爬上一个高坡,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布满山岗,看到这宏大的石阵,大家都来了兴趣。我们仔细端祥着石头的形态,为它相面、命名。有蚊龙探海,有金蟾望月,有神龟晒甲......大家指指点点,用自己的眼光探讨着它们更像什么。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栖凤亭”,这是一个木制的观景亭,上下两层,可登高望远,是眺望山庄全景的最佳地点。尹院长率先登上“栖凤亭”,我和李总紧随其后,我们站在亭上,居高临下,整个山庄尽收眼底。山峦起伏,湖光叠翠,清风徐徐,绿波荡荡。不知谁说句:“真爽”,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概括了大家此刻的全部心情。大家拍了一会儿照片,在亭边的长椅上坐下来休息,尹院长看着亭下随风摇动的椰子树,风趣地说:“要是再来点酒,那就更好了!”一阵笑声后,大家都赞同尹院长的提议,就积思广益,讨论起如何把酒、饭菜运输到亭子上来,很快形成共识。把一条钢索直通山下的厨房,安上滑轮,吊上一个篮子,再用绳子拉到亭子上来。我们说着笑着,从“栖凤亭”下来,李总带着我们去看古凤凰树。据说,在古代有一对美丽的凤凰,见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就栖息下来,在此山修炼。从此,这块土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物产丰富,黎民百姓生活安定,四季可耕、衣食无忧。两只凤凰修成正果后,一只化作五彩的朝霞,一只化作绚丽的长虹。又过了好多年,在凤凰曾经落下的地方,长出两颗凤凰树,依旧保佑着这片水土上的生灵。民间传说无据可查,但两棵凤凰树确实实在在的长在这里。
我们穿过一段狭窄的小山谷,又绕过几块巨石,李总指着前面的陡坡说:“你们看,那就是古凤凰树!”我们都停住脚步,顺着李总指的方向眺望,见前方的峭壁上挺立两棵树,它们一大一小,一粗一细。远远看去,就像一对情人携手站在山顶,正缠缠绵绵,亲密地倾诉着儿女情长。李总告诉我们,那颗大凤凰树,据说有近五百年树龄了,是这片山里名符其实的长者,当地人叫她“寿星树”,凤凰山庄也是因她而得名。李总在前面引路,我们又攀登了一会,终于到了树下。仰望大树,不由肃然起敬,在场的人无一不被它的雄姿所震撼。褐色的树根蜿蜒起伏,如同坚硬的利爪,牢牢地抓住山顶的岩石。高大挺拔的树干,托起茂盛的树冠,略往崖边倾斜,展现出它那巨大的张力。细看时,你还会发现,整颗的形状就像人为安排的那样,自然、合理、有序的生长。从主干到分枝再到细枝,排列整齐,层层生发,将一串串翎羽似的树叶铺展在空中。如此壮丽柔美的姿态,恰似一只巨大的凤凰傲首山巅,正要震翅欲飞。我们在山上走了将近两个小时,都有些累了,本打算看一眼古凤凰树就下山休息。可尹院长却意犹未尽,围绕着古树转了又转,看了又看,从不同角度,观察着古树的每一个细技末节。此时,尹院长改变了主意,他决定先不下山,让云露给山下的同学打电话,把写生本、画笔和马扎送上来,他要就地写生,把古凤凰树的美姿描绘出来。
虽然天色已晚,灰暗的天空时不时地飘下雨丝,都没有减弱尹院长写生的兴致。他认真地画着古凤凰树,生怕丢掉任何一处有价值的细节。不一会儿,就画满了写生本。尹院长告诉我,在山庄没时间了,回去后他要创作一幅表现古凤凰树的作品。我一直陪着尹院长写生,给他拍了不少写生照和视频,记录下了他画古凤凰树的美妙时刻
下山的时候,我们都很累,也很快乐!小路上飘着雨丝,还弥漫着山下烤鱼的香气!
四、沧海一蟹
在凤凰山庄期间,我发现尹沧海院长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他把在山庄的时间安排的很紧凑。每次见到他,总是一手夹着雪茄一手拿着画笔,不停地写生、创作。我只能在他休息的间隙中,向他请教一些有关书画创作的问题。
有一次,我见尹院长正等待学生调颜料,就抓住机会,把手机里存的书画照片请他指导。尹院长接过我的手机,认真地翻了一会儿,好像对其中的一幅人物画感兴趣,抬起头来对我说:“这张好!是你这些画里最好的。建议你做个系列!”接着,他又随手翻到一幅螃蟹图,就说:“这个学的齐白石。”我急忙向他解释道:我喜欢画螃蟹,学得不好,只是不得法,笔墨太僵硬。”
这时,尹院长把手机递给我,回身找了一张纸,边裁边说:“我给你画只螃蟹看看!”说完,尹院长从桌上选了一支毛笔,蘸了点墨,在盘子里调好。只见他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铺平的宣纸,先是提起笔来,在纸上重重地摁了两下,落笔果断、有力,形成一个浓淡分明的墨块,似乎确定了这幅画的中心和重点。然后,围绕这个墨块,经过一番熟练的勾勒皴擦。瞬间,一只肥硕的螃蟹,高举双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尹院指着刚画完的蟹足,对我说:“画蟹用笔要连贯,行笔要有节奏感。”接着,他用笔尖蘸了点浓墨,在螃蟹的下方,快速行笔,三两笔画出一块石头。让那只螃蟹居高临下,显得更加帅气!画到这里,尹院长停顿了一下,吸着雪茄想了想,换了一支小号的毛笔,伏下身子,在螃蟹的左上方,又配上一组水草,画面立刻变得生动有趣。
尹院长整个作画过程也就十几分钟,但布局精致,浓淡相宜,笔法老辣,可谓笔精墨妙!画完后,他满意地放下笔,笑了笑说:“画大写意要记住两个字,一是雅!二是活!你做到了,就是好画!”示范完画螃蟹,尹院长又去忙他的事了。我却拿着这幅蟹图陷入了沉思,在“雅”、“活”二字的背后,我还感受到了画家丰厚的思想内涵,看到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
我再看那只螃蟹,它高傲地站在岩石上,仿佛一位戴甲出征的将军,精神抖擞,充满霸气。它明知自己会被碎尸万段,落得他人盘中餐的悲惨命运。可它不气馁!不认命!不服输!高举双剑,对天呐喊,昭示着自己宁死不屈的信念和决心,勇敢地去做生命的最后一搏!这场景我们何等熟悉啊,不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吗?这时,螃蟹图所呈现给我的已不是一幅画那么简单,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画面表现得已不是一只螃蟹。他是一个坚强的勇士,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一幅小画,让我领悟了大写意的精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幅画也是朋友的真情表达和无私馈赠,我将永久珍藏!
五、一只红鸟
凤凰山庄的早晨,清凉!宁静!天还不亮,我就被房前屋后的小鸟叫醒了。昨晚,我和朋友们喝了不少酒,也许是这里负氧离子高的原因,酒精反应并不大。一觉醒来,头脑清爽,不觉疲劳。我立刻起床,想出去走走,看看山庄清晨的风景。此时,太阳还没有露面,淡淡的晨雾,细纱一样飘在空中,暗绿色的山顶,在鸡鸣狗吠中时隐时现,一群刚刚睡醒的小鸟从我头顶叽叽喳喳的飞过,带来一阵清脆悦耳的流水声。我寻着水声走过去,见一条小溪从山上蜿蜒而下,不急不慢地流向远方。我沿着小溪的边缘,听着鸟叫和水声,漫无目标的向前走着。突然,脚下腾起一道红光,我一惊,向后退了两步,然后,稳住脚步观看。见一只红颜色的大鸟,一团火似的扇动着翅膀,拖着长长的尾翼,向小溪对面的竹林飞去。我愣了一下,等我回过神儿来,红鸟不见了。啊!这么漂亮的红鸟!我急忙掏出手机,好奇地追过去。当我绕过一座小桥,悄悄的靠近树林,在那里找了半天,也没见到它的身影。一只红乌就这么神奇的出现,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吃早饭的时候,我告诉尹院长:“小溪旁的竹林里有一只红鸟!”尹院长也有点惊讶,看着我问道:“你确定是红色的?”我说:“确定!全身通红,飞起来比喜鹊还大!”听后,大家兴致盎然,都说这是个好兆头。在新春伊始,红鸟出现,天降祥瑞,鸿运当头!今年我们必走好运!
谈笑间,我暗自思量,红鸟能否带来好运?不管大家怎么想,我是确信无疑。而且,我感觉到自己的好运已经初露端倪。不是吗?春节刚过,就迎来了尹院长和他的学生们,向他们学到了不少书画方面的知识。在后来的几天里,又不断印证了我的推测。我有幸观摩了尹院长三张巨幅作品创作的全过程,这么难得的一次高雅艺术的视觉享受,不是好运又是什么?
在凤凰山庄,尹院长以海南的三角梅、芭蕉树、棕榈树等植物为题材,用他独具风格的大写意表现手法和古朴苍劲、意境深远的笔墨功力,把南国充满生命力的特色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尹院长的画作中,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艺术与心灵的完美共舞,充分领略了中国水墨画的心性表达和大写意绘画的精髓。尤其是那幅表现芭蕉树的作品,更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山庄里没有大张的宣纸,尹院长就让他的学生们把六张四尺整张的纸接到一起。尽管用着极不顺手,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作画的兴致和激情。他拿起一支大号斗笔,先蘸水,后滚墨,待二者融合后,奋力下笔,力透纸背,如刀砍斧劈一般爽快,就在他笔墨的舞动中,两三株蕉树主干一挥而就。开局几笔,把他的笔墨功力彰显无遗,堪称:一笔可生天地,点墨能定乾坤!芭蕉树的主干有形后,再生发蕉叶,用笔流畅,收放有度,气蕴生动。越画到关键处,越见他气力饱满,落笔果断,挥洒自如。只见他或泼洒、或勾勒、或皱擦......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倾刻间,粗壮的树干,宽阔的蕉叶,紫红的蕉花,带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富有诗意的笔墨叙述跃然纸上。整个画面既大气、奔放,又协调、自然,做到了繁处不燥,简时不虚。此乃佳作也!尹院长在人们的一片叫好声中停住笔,他又一次用实力证明了中国画的大写意创作,才是展现人性光辉的最佳手段。
尹院长有些疲惫地放下画笔,让学生给他斟了杯红酒,一饮而尽。我拉了一把椅子让尹院长坐下,他一边吸着雪茄,一边全神贯注地端祥着眼前的巨幅新作。过了一会儿,他又若有所思地站起身来,重新拿起画笔,调了点颜色,在这幅画的上方,两片芭蕉树叶的间隙中,画了一只飞翔的红鸟。我一眼就认出,这正是我早晨见到的那只红鸟,他身上的色彩,它身量的大小,甚至连它抖动翅膀的姿态都一模一样。我真佩服尹院长的睿智,寥寥几笔,把一个美丽祥和的瞬间,化作了一抹流光溢彩的永恒!
后记
正月初九,也就是我来凤凰山庄的第四天,我们的山庄聚会结束了。尹院长去博鳌写他的一部专著,李总也要回沧州处理公司的事物。本人闲赋在家,无所事事,继续回五指山避寒。我们三人同时离开凤凰山庄,在山庄门口上车时,我心潮澎湃,怀着浓浓的留恋之情,昂首远眺凤凰山庄,不禁感叹道:四面青山翠,云雾绕花间,秦皇知此处,何必去寻仙!
李总驾车先送我到三亚汽车总站,再送尹院长去博鳌。在车上,尹院长对我说:“老哥,几天相聚,非常快乐!”你可否写个《山庄小纪》,把我们的快乐时光记录下来。我答应了尹院长的要求,但是,心里没有底气,此类纪实文字我过去写得不多,不知能不能写好。
我与朋友们握手告别后,回到五指山市,就开始构思这篇记事体的文章。景色秀丽的山庄,深情厚谊的朋友,一切都是那么余韵悠长,让我记忆犹新。只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东西太多了,让我一时理不出头绪,迟迟难以下笔。经过几番思考后,我只采撷几段记忆深刻的场景,以记事的方式,尽量真实地叙述出来,并取名《山庄记事》。
因本人才疏学浅,且老眼昏花,文字表达能力有限,难免存有纰缪,敬请朋友们见谅!
2025年3月18日写于五指山市老林山房
作者简介:
张福林,1956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无名文学》,《小说林》,《小说界》,《小小说选刊》,《时代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多篇。著有《张福林小说选》,现为沧州市文联名誉主席。